江西藏着一座货真价实的 “宋城”国家认可的配资平台,其城墙比北京、西安的城墙早四百年,至今仍守护着这座城市。
说起江西的城市,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南昌和景德镇,但江西面积最大的设区市其实是赣州。这座被称作 “江西南大门” 的城市,虽说名气不算特别响亮,却有着一份独一无二的历史瑰宝 —— 全国独一份的宋代砖城墙。这座古老城墙至今已矗立近千年,仍是鲜活的历史见证者。
江西第一座城:低调的千年宋城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,是名副其实的 “江西面积第一大设区市”。这里经济不算特别发达,但历史文化底蕴极为深厚。这座城市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,在宋朝时,赣州曾是全国 36 个大城市之一,城内留存着不少宋代名胜古迹。专家们形象地将赣州称为 “宋城博物馆”。1994 年,国务院将赣州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,认可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。
展开剩余76%千年城墙:全国唯一的宋代孤品赣州古城墙始建于汉代,距今已有两千年历史,现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建于北宋嘉祐年间(1056-1063 年)。当时,孔子第 46 代孙孔宗瀚担任赣州知州,见土城墙多次被洪水冲垮,便着手用砖石重修城墙。这段砖石城墙从西津门沿章江延伸,再逆贡江至百姓门,总长 3600 多米。
明洪武年间,朱元璋下令全国各州、县修筑城墙,如今全国多地的城墙多为当时所建,而赣州城墙比它们早了 400 多年。现存城墙平均高度约 7 米,从东门到西门长度为 3.6 公里,垛墙、炮城、马面及城门均保存完好,目前留存的城门有北门、西津门、建春门、涌金门 4 座。
铭文砖:刻在城墙上的历史书赣州古城墙上最珍贵的,莫过于那些带有文字的城砖 ——“铭文砖”。这些砖块上刻着各类文字,有的记录年份,有的记录见闻,有的记录姓名。据赣州市博物馆调查,城墙上保存着 521 种铭文砖,最早一批铭文砖的记载可追溯至北宋熙宁二年。这些铭文砖如同刻在城墙上的历史巨著,完整记录了赣州古城的兴衰变迁。
城墙作用:军事防卫与抗洪双关键赣州古城墙不仅具备军事防卫功能,在抵御洪水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虔州城(赣州古称)三面环水,章江与贡江从城边流过,这既便利了交通,也带来了洪涝隐患。史书记载,在 2200 多年的历史中,赣州城曾被洪水围困超百次,每次洪水来袭,城墙都能起到重要的抵御作用。
北宋时期修建的福寿沟排水系统,与城墙共同构成了古代赣州的城市防洪体系,有效保护这座城市免受洪水侵袭。
文化名人,留下千古绝唱赣州古城墙不仅见证了无数历史事件,还留下了众多历史名人的踪迹,不少文化名流曾在此留下千古佳作。
北宋诗人李朴登上城墙时,写下诗句:“金戈百战古虔州,滚滚双江日夜流。杯酒登台同极目,夕阳渔唱起沙鸥。”
苏东坡被贬岭南时,曾数次造访虔州(今赣州),为八境台赋诗作序,他写下的 “八境见图画,郁孤如旧游,山为翠浪涌,水作玉虹流”,成为描绘赣州景致的绝佳诗句。
辛弃疾在郁孤台创作的《菩萨蛮・书江西造口壁》,也流传至今。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曾镇守赣州,率领赣南三万子弟起兵勤王。
今日城墙:游客漫步的历史长廊如今的赣州古城墙已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。清晨,在古老蜿蜒的城墙上漫步,能看到城外澄澈的江水,远处山间村落被薄雾笼罩,近处街市人声鼎沸。
这般景致,仿佛让人置身于《清明上河图》的画卷之中。城墙与周边的八境台、蒋经国故居、郁孤台、浮桥等景点相连,方便游客游览。
夕阳西下时,站在建春门城楼上,能看到贡江上的古浮桥在金色波光中轻轻晃动。几位老人坐在墙根下下棋,孩子们在步道上嬉戏奔跑 —— 这条千年城墙早已不是冰冷的古迹,而是深深融入赣州市民生活的一部分。
(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国家认可的配资平台,侵删)
发布于:河北省海陆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